老书摊文学 > 青春校园 > 沪上人家[年代]

20-30
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
您现在阅读的是老书摊文学www.laoshutan.com提供的《沪上人家[年代]》20-30(第7/27页)

音渐低,慢慢住了口。这一刻,她悲哀地发现,自己竟有一种想躲进房间大哭的冲动,为四宝,也为曾经那个怀抱着鼓起来的小腹满怀期待怜爱的自己。

    当天夜里,老太太病了,高烧不止。

    谁也没有发现,上班的上班,上学的上学,除了躺在床上的她,家里一个人也没有。

    还是她昏昏沉沉间听到楼下向家小姑说话的声音,使劲推了把床头边放的小桌子,桌子晃动,杯子掉落,引得向家小姑上来查,才被人发现,送进医院。

    褚锦生接到电话,匆匆赶来。

    杨展鹏拿着老太太口述他手写的委托书,从病房出来,将人拦下,“锦生哥,你看看,若无异议,签字吧?”

    褚锦生毕业于法国里昂大学法学院,当过多年律师,哪会看不明白纸上的条文。

    “我姆妈的意思?”

    “对。师娘愿将宜兴坊那一半的产权过户给你,当作褚辰和褚韵给你们夫妻俩的养老费用。”

    “可以!”姆妈的手段,最终还是用在自己身上了,褚锦生疲惫地捏了下眉心,“但有一条,我拒绝登报。”

    杨展鹏一愣,不妨他答应的这么爽快:“行,我请人来做公证。”

    褚锦生轻笑一声,言语里充满了讽刺:“文G一起,律师制度、司法部、检察机关先后被撤销,公检法被砸得稀烂,司法工作至今还处于瘫痪状态。你找人做公证又有什么用?”

    “师娘的意思,司法制度不可能一直瘫痪、停滞,先找几个年轻有为的,给你们做个见证。日后,司法工作恢复,这些就是凭证,亦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。”

    “还有,”杨展鹏递给他一个文件袋,“师娘几天前亲笔写的遗嘱,你看一下。”他也没想到,老太太早就做了最坏的打算,病得昏昏沉沉之际,也没忘请人帮忙找出来,揣怀里带上。

    第23章 第 23 章 知道

    褚辰打完电话到家, 邱秋正拿着这几年的药材种植数据,蹲在后院给金钗石斛搭的棚子里跟耗子交待,“石斛怕冷, 咱们开始穿棉衣时,就得将它们移到屋子里, 围上稻草保暖。进入隆冬, 像现在这天气, 屋里最好点上炉子。它喜阳喜水, 天气稍好点,得搬出去见见太阳, 平时水不能断, 为防止水浇多了结冰, 最好是在中午大太阳那会儿拿个喷壶, 别往根部浇, 喷叶子,保持湿度……”

    说完石斛,邱秋把手中的种植记录递给耗子:“黄精、天麻,院中种的前段时间我都挖了, 明年怎么种植、养护,你按上面来,若有不会或是疑惑的地方, 打电话、写信给我都行。”

    耗子接过来,翻看了下,珍惜地揣怀里贴身放好:“明天走吗?我送你们。”

    邱秋看褚辰,她还没问定的哪天的火车票呢。

    褚辰:“明天得去商业局家属院坐坐,后天坐车去昆明。”

    邱秋转头看向耗子:“我们走后,你就搬过来住, 除了东耳房和东间里的东西不能动外,其他几间屋子你随意安排。后院那几箱蜂,也留给你。自留地,以往都是你和柱子帮忙翻种、施肥,后院留给你了,自留地我就想给柱子,让他种着。”

    想了想,邱秋又道:“他要想种药材,你帮帮他,买种的话,你们去县医院找我舅公,他会帮你们安排的,手头要是紧了,跟我说一声……”柱子是孤儿,一人吃饱全家不饿,每年一入冬便跑得没影,邱秋不让他玩牌、不让他跟二流子混混来往,进山采药又怕他不知深浅,闯入深山。

    寨子里每年冬天,七成的青壮年都会去煤厂下井挖煤,挣笔钱好过年,柱子偶尔也去,回来就大手大脚地给昭昭和邱秋买吃的用的。

    今年秋种刚过,褚辰便让他去茂林大队赊了条羊腿,拎上几只鸭子,去磷矿厂找王晨海学开车去了。

    耗子听得有点吃味:“你不用管他,我今儿去县城赶场,顺便去邮局给他打了个电话,电话里他跟我好一顿嘚瑟,说他车学的好,磷矿厂这月任务重,车队里要招几个临时工,他师傅推荐他过去试了一下,结果,成了。”

    邱秋喜道:“真的?”

    耗子点头。

    邱秋看向褚辰,“得好好谢谢王大哥。”

    褚辰颔首:“他胃有些不好,你酿的刺梨酒,明天我托人给他送一坛。”

    “行,我再给他写几道药膳。”邱秋说着转向耗子,“小踏雪,我就交给你了。山上几处野生药材密集点,它都知道,开春了,让它带你上山看看。记住了,驮货不能超过百斤,喂养精心些,好好待它。”

    耗子笑,他知道邱秋这就是客气话。她啊,才舍不得让小踏雪驮货呢,小家伙跟昭昭一起长大,一如它的父亲和邱秋,如手足如自己的孩子。作为见证者,他和柱子、邱嘉树,也早将小踏雪当成了亲人:“放心吧,小踏雪我会照顾好的。”

    褚辰拍拍他的肩:“麻烦你帮我们照顾它一两年,我回去后,看看郊区能不能置换块地,把小踏雪接过去。”

    邱秋惊喜地一把扯住他的衣袖:“可以吗?”

    褚辰用妻子惯对病人说的一句话,回她:“问题不大。”

    说完,握住她的手,笑了。

    邱秋也笑,看着他笑得特别灿烂。

    安排好小踏雪、房子、自留地和后院的药植,送走耗子,邱秋便让褚辰捉了自家还剩的两只鸭和一只小母鸡,找桂花婶换两只腊鸭带走。

    桂花婶等着呢,知道他们要走,一下午都在收拾,腌的稻花鱼、腊鸭,晒干的菌子、笋干、萝卜条、干豆角、冬瓜条等,弄得堂屋都没个落脚的地方。见褚辰拎着鸡鸭过来,笑道:“老觉得家里穷,没啥吃的,结果这一收拾,你看,什么都有。我等会儿拿竹筐装了,你背回去,别邱秋和昭昭跟你去了沪上,想吃一口家乡味,遍寻不着。”

    褚辰婉言拒绝道:“婶,邱秋怀着身子,昭昭还小,路上不能带太多东西,这些你们留着慢慢吃,离春季添青菜还有好长一段时间呢。”说罢,将捆了双脚的鸡鸭放在堂屋门口,道明来意:“活物不好带,我拿来给你换两只腊鸭。”

    “寄啊!我让二妮给你们邮寄过去。”

    “那邮费可比这些贵多了,”褚辰笑道,“大城市东西全,沪上供销社副食品店,什么都有卖,邱秋和昭昭想吃什么了,我去买。”

    “那……”桂花婶看着满屋子的东西,想寻一个体积小,邱秋又爱吃的,最终盯上那一木桶稻花鱼,“你们把鱼带上。我腌的稻花鱼味道老好了,邱秋去年还专门找我换了几条……”

    褚辰摆摆手,“那一桶四五十斤,我可背不动它。”

    “你一个大男人……”

    “还有邱秋的药材、制药工具、酿的酒,秋季割的蜂蜜要带。”

    “不带粮食吗?”桂花婶担心道,“我听二妮说,城里都是买着吃,没户口,连买粮买菜的资格都没有。”

    “带。”县供销社南货店,跟沪上供销社系统有生意往来,年前凑不上车,年后,可以请他们帮忙捎带过去。

    拿了腊鸭,褚辰告辞离开,一进院,就见堂屋挤满了来送行的人,一个个拎着竹篓,里面不是野味,就是腌鱼熏肉、自己做的糯米粑粑,晒的豆干等。

    邱秋不收,大伙儿丢下东西就跑。

    没办法,只得叫俞佳佳过来,帮忙整理。

    这只是小头,大头多是邱秋的东西,存的各种一级、二级药材,制的药丸,酿的果酒、药酒,晒的果干,还有秋收
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
【请收藏 老书摊文学 laoshutan.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】
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

阅读页设置
背景颜色

默认

淡灰

深绿

橙黄

夜间

字体大小

老书摊文学   百度   搜狗搜索   必应搜索   神马搜索   360搜索

老书摊文学|完结小说阅读-目光到不了的地方,文字可以。读书是最低门槛的高贵,是恰到好处的美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