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书摊文学 > 青春校园 > 沪上人家[年代]

50-60
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
您现在阅读的是老书摊文学www.laoshutan.com提供的《沪上人家[年代]》50-60(第18/25页)


    史大智一下子丧了,拉开邱秋对面的椅子,一屁股坐下,哀嚎道:“那我喝什么啊?”

    助理在门口轻咳一声,提醒道:“史总,二三月的春茶,已经上市了。”

    史大智猛然一拍大腿:“对哦,该采春茶了!邱大夫,春茶和秋茶的效果差不多吧?”

    “春茶口感鲜活,芽叶肥厚,汤色嫩绿。自然是更好些!”

    史大智霍地一下站了起来:“邱大夫,我们去你老家一趟吧?”

    邱秋拍拍自己的大肚子:“你觉得我现在坐车方便吗?”

    助理立马给出方案:“我们可以先坐飞机到昆明,然后找当地政府协商,请他们派车护送。邱大夫若是不放心,我们还可以请两位妇产科医生随行。”

    邱秋朝他招招手。

    助理迟疑了下,抬脚走了进来。

    邱秋打量着站在桌前的人,调侃道:“你这助理干的是不是太屈才了?”

    助理没吱声。

    史大智拍桌大笑:“邱大夫,羡慕吧,要不要我给你配一个。”

    邱秋摆手:“谢谢,不用。”

    史大智:“那明天咱们能走不?”

    秦尧推了下鼻梁上的眼镜:“明天没有飞往昆明的飞机,最近一班,是后天上午八点。”

    邱秋还没坐过飞机呢,好奇道:“沪市到昆明,坐飞机要多久?”

    “不晚点的话,三个小时。”

    “哦。”邱秋往后一靠,倚着椅背,闲闲地拿起钢笔在指尖转了转,“我们寨子有人会炒茶,我让他们去县里接你们。”

    “你不跟我们一起回去?”史大智惊讶道。

    邱秋拍拍桌上的教案:“法学班,下周一开课。我教经络、穴位。”

    “你们院又不是没有老中医,找人带几节课很难吗?”

    “是不难,可我的病人也不只你一个啊。”

    叶尔岚马上到了关键时候。

    还有陈教授,针灸用药一个月,该重新调整药方了。

    周惠菇母子的香丸也该配了。

    “你不跟一起回去,那谁给我针灸?”

    “你现在血糖都降下来了,还做什么针灸啊,药再吃两个月,也要停一停,养养肾了。”想了想,邱秋拿笔,写了张条子递过去,“张丰羽,我舅公,他是我们县医院的副院长,苗医第七十二代传人,专治疑难杂症,善针灸。到了贵州,若是有身体上的问题,可以去县医院找他。”

    史大智取过纸张,看一眼,丢给了秦尧。

    “今天配的这个疗程的药,吃到月底。如果那时你们还没有回来,我让他去寨子里给你号号脉,看要不要调整药方。”

    史大智:“这边配好给我寄去吗?”

    “不用,县医院的药材不比沪市的质量差,在那配一样,还省事。”邱秋说着提笔写下他现在用的方子,递给秦尧,让他交给张丰羽,作个参考。

    “对了……”邱秋突然想到孙大爷炒的高山茶,那也是从古茶树上采下来的,可是想想孙建国军人的身份,没敢让两人直接找孙大爷,话头一转,“你们要是不急着回来,可以去云南看看,那边也有不少古茶树。”

    史大智点点头,带着秦尧去药房拿上药,走了。

    *

    邱秋没跟着,这一趟贵州之行,史大智失望之余,原是没抱什么希望的,只是采茶的话已经说出口了,不去,脸面上有点儿磨不开。

    去就去吧,住两天,全当旅游了。

    然而一到,好嘛,真香!

    王争陪着到了县城,一名叫耗子的小伙子拿着扁担来接,帮忙把行李挑到湖边,一条小船,顺湖而行,风暖融融的轻拂人面,清澈的湖水映着团转的群峰,与蓝天、白云相映成趣,构成了一幅绝美的自然画卷。

    突然,两只雪白的长脚鹭鸶,贴着湖面拍翅飞来,又远去。

    阳光下,湖面波光粼粼,晃着人眼,鱼儿时不时跳起来,冒个泡。

    很快到了对岸,没栽小季的梯田里,紫殷殷的肥田草开着红的黄的花儿。沟渠里流淌着淙淙的水声,冬天翻晒的田土,已经犁过二道。

    一群麻雀,欢叫着在几棵大树间飞掠而过,几头水牛,悠闲地甩着尾巴,埋首在岸边啃食。

    青岗石铺就的街道,干净整齐,黄泥巴垒起的土墙茅屋里,是世代居住在这儿的山民,偶有几栋砖瓦房,带着岁月留下的痕迹。

    倒春寒过后,山寨的备耕工作已经开始。

    寨子里人不多。

    隔着低矮的院坝墙,偶见几个在家洗洗刷刷忙碌的少女,多是衣着朴素,眼神清澈,面容俊秀,身材苗条。

    推开竹笆门,将人安排在西耳房,耗子便开始去灶房忙活了。

    米饭蒸上,一早请王大爷捕的大黑鱼,从池子里捞出来,一把摔在池旁的石头上,抬刀拍晕,飞快刮去鱼鳞,抠掉鱼鳃,一刀剖开皮肚,掏出内脏,鱼油、鱼子、鱼鳔留下,其余扔进垃圾桶。

    几刀将鱼斩成块,油中煸炒至金黄,加入自家以米汤自然发酵而成的酸汤,搁点盐,放入鱼油、鱼子、鱼鳔,大火烧开,小火慢炖,耗子扬声问道:“史同志、秦同志,吃辣吗?”

    吃,微辣。

    耗子闻言,拿了两个红辣椒放在灶里烧焦,和木姜子一起丢进鱼汤里,又洗了一盆小白菜放进去滚了滚。

    “好了,吃饭。”

    史大智带着秦尧随王争、耗子坐在木芙蓉树下的藤桌旁,看着老大一盆酸香扑鼻的乱炖,眉头皱了皱。

    “尝尝。”王争笑着给他夹了一筷子鱼肉。

    邱秋家用的水,是从月湖井台用竹枧一节一节引来的,清澈甘甜,鱼又是早上刚从湖里捞上来的,一口咬下,又鲜又嫩,酸辣开胃。

    小白菜吸饱了酸辣鱼的汤汁,亦是别有一番风味。

    吃完饭,耗子给几人泡上茶,收拾了碗筷去厨房浇刷。

    史大智四处打量,正房是寨中少有的五间砖木结构的大屋,瞅着有百年的历史了。

    两厢两间,一间做了灶房,一间看着像搁了杂物。

    东边一株木芙蓉,枝繁叶茂,树下靠正房东窗处是一片小花圃,月季、迎春、杜鹃、春兰,红的、黄的、粉的、绿的,朵朵开得正艳。

    靠东的一片空地上,弄了个流动的水池,流水不停,溢出水面,奔向下面用一块块山石砌起的小小荷塘。

    还没到花开的时候,塘里只有一片荷叶的新绿,探头去看,水里养着几条鱼儿。

    喝了茶,去后院上厕所,才发现,后院另有乾坤。

    围着院坝墙种的一圈绿植,说是金银花。

    一截截树基上长得旺盛的是金钗石斛。

    一块块育苗田里,分别种着当归、三七、重楼、黄精等幼苗。

    一角还有个马棚,小踏雪的住处。

    那家伙随邱秋出诊跑惯了,在家待不住,现在几乎天天往医务室跑。

    邱秋采茶习惯在早上,耗子遵循她的时间,让几人休息一下,明早他带大家进山。

    用炉上的水泡了下脚,几人回屋准备睡个午觉。

    一躺下,身下“哗哗”作响,史大智掀开一看,好嘛,垫的稻草。

    他长这么大,什么时候睡过稻草床啊。

    一开始,真不习惯。

    后
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
【请收藏 老书摊文学 laoshutan.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】
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

阅读页设置
背景颜色

默认

淡灰

深绿

橙黄

夜间

字体大小

老书摊文学   百度   搜狗搜索   必应搜索   神马搜索   360搜索

老书摊文学|完结小说阅读-目光到不了的地方,文字可以。读书是最低门槛的高贵,是恰到好处的美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