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书摊文学 > 青春校园 > 沪上人家[年代]

80-90
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
您现在阅读的是老书摊文学www.laoshutan.com提供的《沪上人家[年代]》80-90(第11/20页)



    “好,我让人尽快给你送过去。对了,邱大夫,我爸快瘦成人肉干了,你看先吃什么药比较好,我准备过去时,带上他,到时麻烦你了。”

    “粳米饭,一顿来一碗,比什么药都好用。”

    “啊,他要控血糖,已经很久不吃饭了。”

    “他是不是认为,不吃米饭,不吃糖,不用任何淀粉,血糖降下来,糖尿病就好了。”

    史大智点头,家庭医生、老爷子请的西医大拿,一个个可不都是这么交代的,不能吃米饭,越吃血糖越高。所以,先前他哥跟他老子一样,一口都不敢吃。现在,他哥除了不直接吃糖、吃甜食,其他几乎不忌口。

    “你要知道,糖尿病不是单单只要血糖降下来就完事的,不然,你们早就治好了。米是什么,中医里,我们认为它是最好的补气药,是上品药材;一日三餐,一餐一碗白米饭,比吃什么补药都强。”

    “糖尿病,你们身体被检查出来是什么,高血糖,这说明什么,说明身体是缺糖的,糖在血液里,没在细胞里,每一天,你的细胞都在嗷嗷叫着‘饿、饿、饿’,跟你要糖吃呢。”

    史大智打了个寒战,跟全身养了成千上亿个喊饿的孩子似的。

    邱秋想着,自接手了史家兄弟,自己翻过的诸多糖尿病病例,“很多糖尿病,最后是被饿死的,因为细胞得不到营养,所以身体机能才会出现诸多病症,慢慢崩坏。人吃米饭,米饭进入胃里消化分解后,转化成葡萄糖,供给全身细胞……”

    “要吃/精/白米,好吸收。”知道香港有电饭锅,邱秋提醒道,“米饭要先煮,煮滚了,捞出来放在铺有篦布的木架子里,再上锅蒸。为什么要先煮再蒸呢,那是因为,米里带了点偏性,偏湿,先煮再蒸,可以把米里的湿性去掉,做出来的饭更中正平和,吃着更健康。”

    一个电话打了二十分钟,付费时,邱秋心疼得直抽抽。

    黄明娟抢着要付,邱秋没让,褚青的事只说了一句话,哪好意思让人家付账。

    “邱秋,我们自家吃米饭,也要先煮再蒸吗?”

    “不是病人的话,没那么多讲究。”她自家吃,有时为了图省事,还不是搁碗里装了淘好的米,添点水,直接放篦子上蒸。

    两人说着话,往外走。

    黄明娟就觉得邱秋说话做事,特和脾气,分别时笑道:“有空,一起玩啊。”

    邱秋笑着应了声,上楼带孩子。

    中午了,抱着航航去幼儿园接昭昭回来,一起吃午饭、睡觉。

    睡个半小时起来,母子俩将昭昭再送去幼儿园,等到四点多再来接。

    史大智挂了电话,马上叫秦尧去买邱秋说的那两款药,买了,交给老大身边的李明达,他最近在深圳蛇口,忙着选址建厂呢。

    “让他派人坐飞机赶往沪市,给邱大夫送去,别耽搁。”

    秦尧点点头,走了。

    史大智又唤来二妮,让她赶紧按老家的方法,蒸锅米饭,炒俩小菜,烧个汤。

    提着食盒,史大智回了他们大房在半山区的住宅。

    “来来,老头子,吃饭啦。”

    史博荣拄着杖,被人扶着从卧室里出来,看到他,扬了扬眉:“有空回来看我这个老不死的了。”

    “瞧您说的,什么时候,你一个电话,我不来了?”

    史博荣轻哼一声,在沙发上坐下:“回家还要我打电话一请再请,你可真孝顺!”

    史大智嘿嘿笑笑,不跟老头子争辩,别等下火气上来了,没胃口。

    打开食盒,史大智端出两菜一汤,和一碗粒粒晶莹的白米饭,摆在他面前,随之塞了双筷子给他:“快吃两口,别饿死了。”

    不等老头子瞪眼,史大智便将邱秋的话说了一遍,“我一想到身上成千上亿个细胞对着我喊饿饿,我就一阵恶寒,浑身刺挠的慌。”

    说罢,史大智身子抖了抖。

    史博荣原是要拒绝的话,就这么咽下去了,他比儿子学习好些,知道成人身上有40万亿至60万亿个细胞,一想到那么多细胞对着他喊饿,他就不止浑身刺挠了,他要崩了。

    什么也别说了,端起碗就是干。

    “唉、唉,先喝汤。”史大智没想到老头子说吃就吃,这么听话,忙盛了汤喂他两口,“好了,吃吧。”

    史博荣白他一眼,夹了些米粒送进嘴里,慢慢地嚼着,淡淡的甜味充斥在口腔,真幸福啊,多久没吃米饭了。

    “别光吃白米饭啊,来,吃菜……”

    几年来,第一次正儿八经地吃米饭就炒菜,史博荣没敢放纵自己,吃了三口便放下了筷子。

    史大智:“不吃了?”

    史博荣掏出白手帕,擦擦嘴,接过保姆递来的清茶,慢慢地品着。

    史大智一屁股坐下,取过亲爹面前的碗,拿起筷子大口吃了起来。

    史博荣看得蹙眉:“家里缺你这口吃的了?”

    史大智含糊地答了句:“谁知盘中餐,粒粒皆辛苦……”走过贵州、云南、四川那些偏远山区,他学会了“珍惜”二字。

    珍惜当下,珍惜已经拥有的,珍惜一粒米、一颗菜。

    史博荣看得动容,这个往日玩世不恭、花天酒地混日子的二儿子,内地走一遭,如获新生啊!

    想着,念头又转到了老大身上,那个又何尝不是。

    “你二叔找你身边的人,打听那位医生的情况了?”

    带的饭菜不多,史大智吃完,放下碗筷,轻嗤了声:“想问直接找我呗,非得悄悄朝我身边的人下手,一个消息,价格都开到两百五十万了。”

    “他们信不过你和老大。”医生嘛,特别是能让自家两子脱胎换骨,直接控制住血糖,恢复了胰脏功能,年轻了十来岁的中医圣手,谁遇到了会正大光明地介绍给竞争对手?

    要么另有所图,要么有鬼,再就是——傻逼!

    “你从内地带过来的那个女娃,当心点。”

    史大智知道,老头子是怕二妮没啥见识,又不咋聪明,几十万或是一套房、一个出国的机会,被收买了,会对他不利,吃食嘛,最好下手了。

    “知道,防着呢。”他从不小看任何人。不然,当时也不会才和邱大夫见第二次面,就大胆地让她给他瞧病了。

    “从你们兄弟这里打听不出消息,大华应该会从内地政府部门入手。”

    史大智一愣,还真是他那个堂弟会做的事,抛出一个投资的小目标,顺势求一位中医大夫。

    政府方面和邱大夫会拒绝吗?

    邱大夫肯定会说,给谁看病不是看啊。

    她巴不得有羊毛薅呢。

    “我要不要跟邱大夫提个醒?”

    史博荣摆摆手:“在内地他们不敢乱来。”

    史大智:“我怕他们会要邱大夫过来。”

    “那他们更要守规矩了。”

    父子俩的预测,没想到很快落实到了邱秋面前。

    当天下午,华侨办和外事办便随任章华、丁宜春登门了。

    “糖尿病不是一个短期的治疗过程,去香港,不可能。”讲什么笑话呢,让她一个学生,放弃学业,丢开儿女丈夫,去香港给人治病,一去长达大半年。

    “想治病可以啊,过来呗,不想住广济,住我家旁边的锦江俱乐部。我白天上课,晚上施针也方便。”

    几
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
【请收藏 老书摊文学 laoshutan.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】
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

阅读页设置
背景颜色

默认

淡灰

深绿

橙黄

夜间

字体大小

老书摊文学   百度   搜狗搜索   必应搜索   神马搜索   360搜索

老书摊文学|完结小说阅读-目光到不了的地方,文字可以。读书是最低门槛的高贵,是恰到好处的美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