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书摊文学 > 青春校园 > 沪上人家[年代]

100-110
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
您现在阅读的是老书摊文学www.laoshutan.com提供的《沪上人家[年代]》100-110(第13/18页)

当年便能见利,黄精和金银花都要三四年才可以收获。

    “要是有空地,回去种些薄荷、紫苏、穿心莲、板蓝根,五月种下,穿心莲八九月便能收了,其他的十月、十一月收获。只有见着钱了,村民们才会上心。”

    “不用见着钱都上心。这两年,耗子卖药材没少挣,寨子里的人都瞅在眼里,今年的自留地,种菜都少了,有的人家院坝都拆掉种上金银花了。就是吧,很多人家想种金钗石斛,照着你写的种植手册种,没一家弄成的。”

    邱秋疑惑:“分株、扦插挺容易的。”

    邱嘉树抚额:“耗子哪舍得让大家去你家后院弄了金钗石斛分株、扦插啊,他给队里想种的,一家发了一小包种子。”

    金钗石斛的种子非常细小,呈粉末状,无胚乳,在自然条件下,发芽率极低。而且从种子播种到植株开花,需要3至4年好长的一段时间。

    “不舍得给,就让大伙儿拿钱买呗。乡里乡亲的,让耗子比卖给收购站便宜一点。”

    邱嘉树点点头,四下看了圈:“听青丫说你带着昭昭和航航去参加昭昭她小姑的婚礼,你回来了,他们俩呢?”

    邱秋指指卧室:“航航跟褚辰睡了,昭昭闹洞房去了。”

    “褚辰回来了?”

    邱秋点头:“中午陪华侨、港澳台同胞喝了点酒,让他睡吧,晚上叫他请咱们出去吃大餐。对了,你困不困?困了我给你拿毯子,在沙发上睡一会儿。”

    邱嘉树还真困了,不过他想洗洗,身上都臭了。

    暖瓶里有热水,青丫又帮他烧了两大锅。

    洗好换上他带来的衣服,擦干头发,把内裤袜子晾上,倒头便睡了。

    青丫将他换下来的衬衫长裤丢进洗衣机,洗好晾上,拿上书本回屋了。韩鸿文跟邱秋坐在餐桌旁,小声讨论着他在医院经手的病人,有哪些病症特殊,他给施了针,用了什么药。

    邱秋的回答还是那么一针见血,给出的方子亦是一如既往的精简,用的药材也会根据病人的经济情况进行调整。

    几个病人讨论完,韩鸿文想撞墙,太多不足了,有些小错误就不该犯。他跟邱秋都是寨子里走出来的,邱秋用药都会看病人的经济情况,而他……下意识地只想求成,药难免就下猛了,这样一来,病人势必会产生点不良后果,如损伤正气、刺激胃肠道、损伤肝肾等。

    邱秋:“夜校读的什么?”

    “医学基础课和护理课,基础课包含了人体解剖学、生理学、病理学等,护理课则教授基础的护理操作和临床护理。”

    邱秋撑着头想了下:“回头我给你一张旁听证,有空你来我们学校听听大一的课。”

    “好。”韩鸿文乖乖应道。

    邱秋起身进卧室,轻手轻脚地将她最近抄录的《汤液经法》《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》递给韩鸿文,“给,拿回去看看。”

    这两本的原书是上面给她教授阴阳十三针的奖励,还有几本没抄。

    韩鸿文接过来一看是商朝重要名臣、政治家,被称为“中华厨祖”的伊尹著作的《汤液经法》,欢呼一声,跳了起来。

    邱秋踢他:“小声点!”

    韩鸿文压下心里的激动,小声道:“不是说,宋朝以后就佚失了吗?”

    “上面给找的。”邱秋给他一个,你明白吧的眼神。

    韩鸿文失笑,打开翻看了起来,邱秋一手楷书,笔画规整、结构严谨,字体清晰,看着比原书还舒服。

    沙发上的邱嘉树被韩鸿文的惊呼吵得翻了个身,继续睡了。

    褚辰和航航被吵醒,便穿衣起来了。

    “啾啾——”航航揉了揉眼,扎着双手要邱秋抱。

    邱秋伸手要接,褚辰压下航航的双手:“先去厕所放水。鸿文来了。”

    韩鸿文点点头,朝航航挥挥手。

    他每周都会来,航航跟他熟得很,看他挥手,跟着抬手晃了晃。

    解过手,洗把脸,航航挣扎着下地,先一步跑了出来,哒哒到了桌旁仰脸看着韩鸿文道:“哥——”

    韩鸿文“哎”了声,伸手将他抱放在膝上,拉过水果盘,拿了颗草莓喂给他。

    航航双手捧着草莓啃了起来。

    褚辰一眼扫过沙发上的鼓包,走了过去,探头瞅了一眼,扭头问邱秋:“嘉树什么时候来的?”

    邱秋正拿了小踏雪的照片往玻璃相框里夹,闻言小声道:“三点左右到家的。青丫和鸿文去接的,带了几大袋东西,有药材熏肉腊肉。来,看看小踏雪,”邱秋指了指相框里它跟不同母马和小马驹的合影,“色吧?”

    褚辰轻笑:“还、还行吧。”

    邱秋白眼翻他:“地皮今年也租不到吧?”

    褚辰点头,虽说从1962年陈云就曾提出过分田到户,借以刺激农民生产的积极性、恢复农业产量,但并没有广泛推行。

    今年3月,《人民日报》头版头条发表《“三级所有、队为基础”应当稳定》的读者来信和“编者按”,更是对分田到组提出了异议。

    虽然有报社消息传出,去年12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就已经实行了分田到户,但收成如何,产量还没有出来;今年四川等地也只是摸索前进,沪市周边还没有动的迹象。

    “要不先让小踏雪过来,回头我跟沪市药材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商量一下,将小踏雪寄养在他们天马山鹿场一两年。天马山离市区不远,星期天我们可以去看它。”

    褚辰看着照片上往母马跟前凑的小踏雪,笑道:“你觉得它是想去鹿场呢,还是想待在寨子里跟母马们相亲相爱?”

    这还用选吗,鹿场可没有马儿跟它相伴。

    邱秋轻叹一声,打消了方才的念头。

    五点多,邱嘉树醒了,老太太也从龙华回来了,不在家做饭了,出去吃。

    刚到门口,史大华来了,邀一家人去国际饭店吃晚饭,顺便给褚辰介绍两个有捐款意向的人。

    褚辰自然不会拒绝,抱起航航道:“走吧,去国际饭店。”

    青丫:“不叫昭昭?”

    一家人都还没去过国际饭店呢,第一次去是得叫上,不然,回头小家伙该有意见了。

    小六出嫁住的武康路公寓楼离家不远,褚辰让邱秋带着人和史大华先走,他骑车载着航航去接昭昭。

    邱秋他们分两批坐政府给史大华配的车,先一步到了。

    国际饭店落成于1934年,位于黄区南京西路170号,正对面原是跑马厅,现在是历史博物馆,东邻体育大厦和华侨饭店。

    24层,地下两层,地面上高83.8米,钢框架结构,钢筋混凝土楼板。几十年过去了,它仍是沪市第一高楼。

    站在楼前,望一眼便让人却步,寻常人也不敢走进去,不仅不能进去消费,甚至进去张望一眼都不行。这里的客房由上级统一安排,入住的外宾和侨胞都由组织安排。

    一路有服务员热情地领到14楼顺风厅,几人落座,分了两桌。

    史大华带着他的两个朋友坐一桌,邱秋他们一桌。

    有西餐有中餐。

    “你俩想吃什么?”邱秋问韩鸿文、邱嘉树。

    两人坐在位置上,拘谨得不行,怕用不好刀叉,惹人笑话,异口同声地选了中餐。

    邱秋让两人点菜。

    邱嘉树和韩鸿文扫了眼服务员端上来的菜单,忙
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
【请收藏 老书摊文学 laoshutan.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】
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

阅读页设置
背景颜色

默认

淡灰

深绿

橙黄

夜间

字体大小

老书摊文学   百度   搜狗搜索   必应搜索   神马搜索   360搜索

老书摊文学|完结小说阅读-目光到不了的地方,文字可以。读书是最低门槛的高贵,是恰到好处的美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