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书摊文学 > 青春校园 > 沪上人家[年代]

150-160
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
您现在阅读的是老书摊文学www.laoshutan.com提供的《沪上人家[年代]》150-160(第6/17页)

本誊抄好的五十例病案送到了邱秋手中。

    邱秋查看后,又补充了些内容, 拿着本本去中医药大学找老师丁宜春,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中医大拿陶建修、姜正真, 中医医院的临床专家赵慈、董永年等人看后, 写了前言、序, 随之给科学技术出版社的主编打电话, 邀她来家看本本。

    本是国家支持出版的中医类实用书籍,又有这么多教授、中医大拿背书, 对方二话没说, 便和邱秋、韩鸿文签了合同, 亦是基本稿酬+印数稿酬, 甚至千字提高到30元。

    全书有38万字, 对方先付了基本稿酬11400元。

    作者能署上他的名字,跟邱秋并排站在一起,韩鸿文已经十分满足了,等邱秋给钱时, 他一再推拒,最后坚持要了五分之一,邱秋凑了个整, 给他2300元,另给他一千块钱侨汇券,叮嘱他要是不买房的话,就赶紧把三转一响准备好。

    韩鸿文点点头,晚饭都等不及吃,便要离开, 想赶快跟伏珊珊分享此刻的喜悦。

    身上带着那么多钱票,邱秋不放心他挤公交,让林秋芳送他。

    韩鸿文没应,华侨新村跟锦江俱乐部、国际饭店一样,亦是出租车的一个站点,他坐出租。

    青丫带着昭昭、航航在楼下跟小区的小朋友玩耍,林秋芳正在厨房忙活,出版社的主编安雁还在,邱秋便没坚持,叮嘱了几句,提了兜水果给他,这才送人出门。

    揣着钱和票,韩鸿文犹如胸口揣了只兔子,一路心口怦怦跳得厉害,出了2号楼,欢呼一声蹦跳了起来,引得下班归来的华侨纷纷朝他看来,并善意地冲他笑笑。

    韩鸿文脸一红,却眉眼飞扬,嘴巴越咧越大,一溜烟地朝小区大门口跑去,嘴中哨声悠扬。

    安雁端着茶杯伏在阳台的栏杆上,注视着他的背影直至跑远,回头跟邱秋道:“我听丁教授和任书记说,你舅公那边有不少中医的好苗子,这么一个机会,怎么给他了?”

    “他是我收的第一个徒弟,50例特殊病人也是他跟我一起医治的,后续的回访也是他在跟进。若不是他现在缺钱票用了,我还想不到拿这些医案出版呢。”

    安雁:“书出版了,借着你的名头,他也要扬名中医界了,可依他现在学历、能力和心性,只怕不是什么好事。”

    邱秋笑笑,端着茶盏走到她身旁,胳膊往栏杆上一支,侧着身子面对她道:“有他领导和岳父母呢,这点我倒是不担心。”

    安雁扬了扬眉,韩鸿文的领导她知道,方才签合同时,听韩鸿文说了——钱承壁,他在沪上中医界确实是个人物,只是这样的人,每年不知要带多少位新入职的医生,韩鸿文能是特例?

    突然看到邱秋唇边的笑,明白了,有邱秋在呢,她的徒弟怎么不是特例呢。

    “他岳父母是?”

    “军医院外科的主治医生伏文赋,妇产科主任张鸣华。”

    安雁一愣:“他对象是伏珊珊?”

    “你认识?”

    “我跟她姐是朋友。”

    “一家人哦。”邱秋笑道。

    安雁跟着乐道:“可不,这下咱俩的关系更近了。有没有考虑过将阴阳十三针的针法出版?”

    邱秋摇头:“你怕是不知道,学习阴阳十三针的医生提前都有签订保密协议。”

    安雁一愣,没敢再问,转而跟邱秋聊起了贵州山区的生活。

    邱秋深爱那片土地,说起跟表叔他们进山采药、溪边捉鱼无不是趣味横生,讲到小踏雪追逐母马不愿意回寨,又不免让人捧腹大笑。

    青丫拎着航航骑的小车车,带着姐弟俩回来了,林秋芳的饭菜也做好了,大家洗手吃饭。

    与此同时,韩鸿文难掩兴奋地揣着钱票随伏珊珊去了她家,这会儿亦坐在餐桌旁,跟伏父、伏大哥和姐夫端起了酒杯。

    一高兴喝高了,头脑一热把军用书包里的钱票全兜出来了。

    伏珊珊看着震惊的爹爹姆妈、大哥大嫂、二姐和姐夫,“扑哧”笑道:“傻了,姆妈你点点全是鸿文今儿挣的。”

    伏父手中的酒杯“砰”的一声顿在了桌上,厉喝道:“韩鸿文你接外诊了?还是收受贿赂了?”

    韩鸿文吓得一激灵,酒劲下去了一半。

    伏珊珊看韩鸿文被爹爹吓得白了脸色,不悦道:“爹爹胡说什么,鸿文怎么可能接外诊、收受贿赂,这是他跟邱医生合写《特殊病种治疗案例》的出版费。”

    伏父不敢相信道:“真的吗?”

    韩鸿文忙点了点头:“那天师傅见过珊珊,回去说人家姑娘结婚都有三转一响带咔咔,让我也提前准备好。您也知道,我入职军医院不过一年多,一个月基本工资56元,每月寄回家10元,便是不知不喝,也买不起三转一响带咔咔。”

    “师傅知道我家也帮不上什么忙,便让我将以前我们在老家卫生所治疗的特殊病种整理一下,交给她找人出版。我今天请假过去,就是跟师傅一起去见科学技术出版社的主编安雁签合同。这是我分到的钱,侨汇券是师傅另外给的。”

    伏珊珊看了眼呆愣愣的众人,跟着补充道:“全书38万字,千字30元,邱医生原是想分鸿文一半稿费的,鸿文没要,只坚持分五分之一。”

    张鸣凤回过神来,瞪了眼闺女,小蠢货,五分之一还嫌少啊?别说其他了,就问问对面你爹爹,邱医生要是愿意跟他合出一本书,别说分钱了,作者一栏挂上他的名,他能高兴得上房。

    作为一名医生——著书了,后续又有多少隐形福利,岂是俩小蠢货能够想象的。

    张鸣凤看着准女婿心塞的同时,不免又羡慕起他有一个好师傅:“钱拿回来,你师傅怎么说?”

    “让我跟你们商量一下,看是买房还是买三转一响带咔咔。”

    张鸣华跟丈夫对视一眼,拍板道:“买房!”说罢,张鸣华看向大儿子、大儿媳、二女儿和女婿,“你们也帮忙寻摸一下,看周边有什么好房源。”

    二姐应了一声,问她姆妈:“要多大的?”

    张鸣华点了下侨汇券:“侨汇券拿出500找人换成钱。”1元侨汇券的实际购买力约等于1-1.5元人民币(因商品种类而异)。这是在侨汇商店的换算价格,拿去黑市,1元侨汇券能卖到2.5-3元人民币。

    张鸣华心里换算了一下:“按两室一厅或是三室一厅来买。”

    “姆妈,”伏珊珊忙叫道,“我要有独立卫生间和厨房。”

    “跟哥嫂、姐姐、姐夫说。”

    伏珊珊一手抱住大嫂、一手挽着二姐,细细说着自己对未来新家的种种设想。

    二姐和大嫂互视一眼,忍不住笑了,小丫头就是有福,在家有他们宠着,找对象吧,韩鸿文虽说是贵州山区来的,可人家有一个厉害的师傅,光这一条,便胜过大多沪上高干子弟了。

    很快在一家人和亲戚的帮忙下,韩鸿文在军区医院旁边的老公房买了套三室户,70平方米,三个卧室,面积依次递减,最小的房间约7个平方米,阳台为整层住户共用,无客厅,厨房和卫生间独用,只是因为空间紧凑,厨房和卫生间都不大。

    一平方米118元,总款8260元,韩鸿文出了一半,另一半伏家出的,户主有解放初的产权凭证,更换房产契证时,写的是韩鸿文和伏珊珊的名字。

    邱秋电话里得知后,问韩鸿文还有多少钱?

    500元侨汇券是伏大哥帮忙出的
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
【请收藏 老书摊文学 laoshutan.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】
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

阅读页设置
背景颜色

默认

淡灰

深绿

橙黄

夜间

字体大小

老书摊文学   百度   搜狗搜索   必应搜索   神马搜索   360搜索

老书摊文学|完结小说阅读-目光到不了的地方,文字可以。读书是最低门槛的高贵,是恰到好处的美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