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书摊文学 > 青春校园 > 沪上人家[年代]

150-160
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
您现在阅读的是老书摊文学www.laoshutan.com提供的《沪上人家[年代]》150-160(第7/17页)

,拿回1400元钱,加上稿酬2300和他原来存的450元,是4150元。

    买房花去4130元,家里知道他买房并相看中一个姑娘,汇来1000元,是他养父的退伍贴津和这些年攒下的钱,算下来他现在手头有1020块钱和500元侨汇券。

    “大哥和姐夫昨天帮我买了些砖头、水泥、白灰,房子里的东西已经清理空了,晚上吃过饭,我们过去修修补补,重新刷两遍白灰,也就成了。回头我和珊珊学你去旧货摊淘些旧家具,添两件电器……”

    邱秋惊讶道:“准备结婚了?”

    韩鸿文不好意思地扭捏了一下,“伏叔和张阿姨让我问问你,看是10月1日好,还是腊月廿六日?”

    邱秋也不懂啊,还有这事不该问他爸妈吗:“你打电话问问你爸?记得啊,褚辰他二姐10月1日结婚,你们要是选了那日,我不一定能到场。”

    韩鸿文愣了下:“哦,好。”

    “定好日子跟我说一声,我好给你们挑贺礼。”

    韩鸿文咧了咧嘴,开玩笑道:“不用送太贵,褚主任买的绸缎被面不错,你拿一条过来就行了。”搬家时他见了,每一条都特别漂亮,沪市大小商场他看了,没找到相同的。

    邱秋轻哼:“你可真会要!”褚辰那眼光,挑的可都是提花织锦或手工刺绣的双人被面,一条要价50-80元,布票12—15尺+特供票。

    而沪市友谊商店中供外宾、侨眷购买的进口或特制绸缎被面,价格都高到100元以上,外加侨汇券,也没见比他买的好看。

    不过也有便宜的,第一百货商店的绸缎柜台价目表,西湖牌真丝织锦被面标价38元,需布票10尺+8张工业券;涤纶缎面,单色无花纹,8-12元,布票3—4尺+工业券……

    电话里邱秋说得硬气,挂了电话,还是让林秋芳开车给他和二姐各送去了一条,让他们缝婚被。

    韩大爷老两口急着抱孙子,跟亲家商量后,将日子定在了9月28日,黄历中常见的嫁娶吉日。

    开学了,开学了。

    青丫回茂名路公寓了,翌日一早去锦江俱乐部找王师傅报到学习西点制作。

    邱秋将昭昭送进了徐汇区东二小学,距家几百米。

    托儿所小区里就有一个,是一位从印尼归国定居的40多岁女性开办的,会印尼语和英语,中文说得比较蹩脚。

    邱秋一时有些犹豫,怕航航去了,中文没学好,便先学会了印尼语或英语。

    林秋芳笑道:“早教老师、艺术/体能老师、语言启蒙老师都是从师专高薪聘请来的,人家的普通话标准着呢。”

    邱秋惊讶道:“还有早教老师、艺术/体能老师啊?”以前她见的托儿所,照顾孩子的都是保育员,准备餐点、清洗餐具、消毒玩具、看顾幼儿午睡、处理衣物换洗等。最多再配一位懂婴幼儿护理、了解儿童营养需求和卫生保健知识的专业人士。

    “对,人家托儿所是照着国外的模式来的。语言启蒙老师,不但教中文,还教英语,并通过儿歌、游戏的方式培养幼儿的语言感知能力。”

    “那去吧。”邱秋抱起航航跟在林秋芳身后朝5号楼走去。

    对方直接买下了整个一楼和前面的院子,设了0-1岁的乳儿班、1-2岁的小班、2-3岁的中班和3岁左右的大班。

    航航是1978年5月份出生的,算是3岁啦,小家伙要求上大班。

    老师测试后发现,他不仅语言表达能力很强,具备独立学习能力,还能识别简单的数字、字母和汉字。

    可以,上大班吧。

    一个月20块钱。

    邱秋点点儿子的小脑袋笑道:“妈妈的研究生补助一下子去了一小半。”

    “等我再长大点,我自己挣钱交学费。”航航板着小脸道。

    “哈哈……”邱秋没忍住,笑了。

    “妈妈我认真的。”姐姐四岁就跟爸爸去收废品挣钱了,他也能。

    “嗯,妈妈相信我们航航一定能挣大钱。”

    航航嘴角微微翘了翘。

    又交代了几句,邱秋将人送去游乐室,让林秋芳在一旁看着等他适应个几日,便急匆匆骑着自行车去学校。

    一个暑假不见,大家好像都有些变化,相互寒暄后,打扫教室、清扫院内落叶/除草、清理实验室卫生等。

    中午一起去食堂吃饭,下午开个班会,交上假期作业(要求阅读《温病条辨》读书笔记),领取教材与导师沟通研究方向,大家便散了,晚上在操场放电影《华佗与曹操》。

    翌日上午弄了个简短的开学仪式,他们班便开始上课了,中午找辅导员领取研究生暑假补助。

    下午,邱秋提交了研究方向,民族医药与地方特色研究。

    院内给她专门配了个导师,邱秋怎么也没有想到,那人会是到处寻药找女儿的陈教授。

    第155章 第 155 章 中医文献馆,归

    上次见面还是春分前后, 陈教授回来找邱秋复诊、拿药。

    半年没见,陈教授更黑更瘦了,全白的头发修剪得极短, 清癯的脸庞,紧抿的唇带着几分坚毅。

    “什么时候回来的也不说一声?”邱秋嗔怪道。

    陈教授笑笑, 声音平和:“上周。本来回来看看就走的, 没想到你会申请民族医药与地方特色研究。王梦凡、钱念念、严华那帮丫头让我来试试, 上面也不知道怎么想的, 我的报告交上去便通过了。”

    “这说明咱爷俩有缘,合该是师生。”

    陈教授笑道:“医患关系的师生哦, 全国只怕也找不到几对。”

    邱秋眼一瞪:“怎么, 找徒弟看病很丢脸?”

    陈教授忙摆手:“不, 我的荣幸。”

    邱秋展颜笑了, 伸手给他号脉, 白血病控制得很好,完全没有复发的迹象:“您现在住哪?”

    宜兴坊3号楼虽早已收回,可每年他寻药回来还是住在广济宿舍7号楼509室,中医药大学离广济可不近, 在住哪来回上下班就不方便了。

    “宜兴坊的房子,这两年我找人重新收拾了,恢复了小玉离开时的模样。上周回来, 我抽空打扫了两天,前天刚搬过去。什么时候有空,来老师家吃一顿。”

    暖房嘛,邱秋懂。

    “随时都可以。”

    “那明晚来吧,叫上王梦凡、严华、钱念念、苏子平,神经内科的赵高爽, 中医那边的老吴。”

    “好,我来安排。对了,我们也搬家了,半月前搬的,现在住徐汇区宛平南路华侨新村2号楼201室。”

    “茂名路公寓不是住得好好的吗?怎么想起来搬了,跟人换房了?”新建楼房少,不是谁都能够抢得到的,且对比现在的平均工资,每平方米的价格真不低,遂陈教授能想到的便是换房、调房政策下的惯性操作。

    “你知道的我要制药,公寓地方小了,正好史大华那边能买华侨新村的房屋,我们便借用他的名额买了四套一整层打通自住。”

    “手头的钱够吗?我归还的工资和补助有个小几万,这两年花了几百,剩下的可以借你使使。”

    “史大华是华侨,有优惠政策,我们没花多少钱。老师你的钱是给小玉留着吗,那不如趁着房价不高,帮她买成房。”邱秋从买房起,便见识到了房价的涨势,年初还是八九十元至一百元
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
【请收藏 老书摊文学 laoshutan.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】
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

阅读页设置
背景颜色

默认

淡灰

深绿

橙黄

夜间

字体大小

老书摊文学   百度   搜狗搜索   必应搜索   神马搜索   360搜索

老书摊文学|完结小说阅读-目光到不了的地方,文字可以。读书是最低门槛的高贵,是恰到好处的美好